马钢远程电量管控信息化平台
弥补管理漏洞 维护企业利益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钢”)是中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重要的钢材生产基地,拥有冷热轧薄板、镀锌板、彩涂板、硅钢、高速线(棒)材、H型钢、车轮(轮箍)等世界一流的生产线,70%的工艺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独具特色的“板、型、线、轮、特”产品结构。产品出口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于航空、铁路、海洋、汽车、家电、造船、建筑、机械制造等领域及国家重点工程,其中H型钢、车轮产品为"中国名牌"产品。
一、背景情况
由于马钢是一个滚动发展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建设征迁、子弟企业改制剥离等历史事件,致使马钢承担着向部分征迁区域边缘的居民、企业、改制剥离的原子弟企业供电的社会责任。
随着周围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周边企业的扩大,导致马钢对外转供电负荷也急剧增加,出现了线路损耗、计量不准、偷盗等现象,致使外转供电线路损耗也节节攀升,平均达到30%~40%。这是一个追求精益管理的企业所不能容忍的。如何有效降低供电线路损耗,止住“出血点”是当务之急。
二、技术措施
1.项目难点分析
(1)线路电能计量点、计量方式设置的管理标准缺失。
(2)供电区域、计量点非常分散,采集数据难以集中汇总。
(3)计量数据缺失有效分析技术手段,难以对线路进行诊断监管。
2.重点工作及目标
建立一个能够实时采集、传输、分析、诊断的电能计量管控系统,有效促进能源管理控制,维护企业利益。
3.项目的实施过程
(1)统一规范外转供电计量点设置、计量方式
①马钢对外转供电用户的计量点设置、计量方式进行了梳理、确认、再造。为防止电能流失、电能偷盗、线路自然损耗,确定计量点设置在用户第一分支点位置,计量方式确定为高供高计(过去为高供低计),安装高压计量箱。
②通过制定方案,组织人员进行调研,从计量专业的角度对计量装置、电能表提出技术要求,并采用具备数据无线传输功能的智能电能表,最终确定采用许继电气GDJ10X-02型高压计量箱、DSZY566-G型智能电能表。
③统一规范使用电子封签。高压计量箱、智能电能表,检定合格、安装后,一套计量箱与电能表采用电子封签,每一电子封签具为一次性、唯一编号特性,确保计量箱、电能表在遭到人为破坏时,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反馈整改。
(2)电量管控信息化平台改造
①公司采纳了设备管理部的建议,拨出专项资金由马钢设备管理部与许继电气公司共同开发、建设“马钢股份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针对外转供用户计量点全面实施信息化改造项目。
②“马钢股份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利用移动通信技术进行数据自动采集,即将具备数据无线传输功能的智能电能表,安装移动公司SIM卡,通过移动公司公网将数据信息传递到系统主站,再通过企业专网进行后台接收,从而实现数据无线远程采集。平台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

4.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
(1)数据采集
①采集数据项:用电信息(总峰平谷)。
②支持透明转发,实时采集现场特定数据。
③瞬时任务,定时采集设定任务的数据项。
(2)能源分析
能源分析主要功能是对采集的原始电能耗数据,按天、月、年进行统计,并以饼状图、柱状图等形式进行展示。然后根据统计结果进行专业的相关性分析,对能耗趋势做出预测。最后根据能耗的预测量,在预警分析中对超过预测量的能耗数据进行预警。
(3)能耗公示
系统在运行一段时间后,会根据各个用能单位的能耗情况生成能耗排名。能耗排名有单位能耗排名、建筑能耗排名、分类能耗排名、分项能耗排名等排名公示。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此排名公示对各单位进行考核或分析各单位用能情况,找出可以节约的用能点。
(4)报表管理
可根据使用者的自身需求,设计符合用户使用意愿的查询报表,为管理决策提供分析依据。报表定制灵活,可导出打印。

三、具体成效
2017年10月,完成了47条外转供线路,230个计量点完成计量设备升级改造,实现远程电量管控信息化平台功能应用。
1.外转供线损指数下降情况:线损指数由(30~40)%下降至(3~5)%以下。
2.经济效益估算
从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南区电量总损耗趋势分析图(见图2)看,随着项目的推进,总损耗不断下降。现以2016年9月与2017年9月电量月报表进行对比,从而发现经济效益体现点。
①2016年9月能控中心南区总受电量:41848万kW·h、总损耗:1019万kW·h、总损耗率:2.44%;2017年9月南区总受电量:36231万kW·h、总损耗:320万kW·h、总损耗率:0.89%。
②2016年9月能控中心北区总受电量:30139万kW·h、总损耗:247万kW·h、总损耗率:0.82%;2017年9月能控中心北区总受电量:30973万kW·h、总损耗:185万kW·h、总损耗率:0.60%。
由此可见,通过外传供电项目推进,南区月度总损耗率下降1.55个百分点,月度总损耗下降近700万kW·h,成效显著;北区月度总损耗率下降0.22个百分点,月度总损耗下降约60万kW·h。
按外传供电价计算,南区:700万kW·h×0.76元/kW·h=532万元;北区:60万kW·h×0.76元/kW·h=45.6万元,合计:577.6万元。
因此,2017年1-12月因电量总损耗下降估算可节约6931.2万元,成效显著。
四、感受体会
计量技术措施的应用完全可以弥补管理的漏洞,有效帮助企业遏制能源流失,止住企业“出血点”,维护企业利益。马钢将以电量采集信息化平台应用的成功案例,向水、煤气、蒸汽等动力介质拓展计量服务管理,降低能源流失。
建议在同行业中存在对外转供电情况的老企业推广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自动采集系统,为企业降本增效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