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至7日,我院实验运维党支部、精密测量党支部、化学计量党支部以“传承革命精神 汲取奋进力量”为主题,组织党员赴铜川市宜君县雁门支队英烈纪念馆和中共红宜县委旧址、咸阳市泾阳县安吴青年训练班纪念馆开展为期两天的主题参观学习教育活动,追忆峥嵘岁月、重温革命历史。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周伟同志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了本次活动。

雁门支队英烈纪念馆位于宜君县雷塬乡雁门山下,矗立在广场中央的“雁门支队英烈纪念碑”庄严肃穆,无声传颂着烽火岁月中的英雄故事。1946年,内战爆发前夕,雁门支队成立,随着武装斗争的深入开展,支队的有生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在强敌反复围剿的恶劣斗争环境中,不仅站稳了脚,建立了根据地,而且越战越勇,越战越强。在短短两年时间里,雁门支队同胡宗南正规军、地方保安武装大小战斗数百次,牵制了国民党军队进攻延安,共计70多名队员英勇牺牲。参加本次活动的全体党员在此列队瞻仰纪念碑,共同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中共红宜县委旧址位于宜君县五里镇石堡村,1936年7月14日,在革命先辈刘培植等同志的组织领导下,宜君县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共红宜县委员会”在此成立。红宜县委下设组织部、宣传部和军事部,直接受陕甘工委领导,在宜君大地开展了长期的地下秘密活动,直至1948年宜君大解放。
在红宜县委旧址,大家认真聆听了革命后人讲述的中共红宜县委革命斗争史,通过真实故事,深刻认识革命道路的漫长曲折和革命成果的来之不易。面对党旗,全体党员紧握右拳,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

安吴青年训练班纪念馆位于泾阳县安吴镇安吴堡村,抗日战争初期,中共中央为适应抗战需要和广大爱国青年抗日救国要求,由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在此创办战时青年干部学校,简称“安吴青训班”。青训班于1937年10月创办,1940年4月奉命撤回延安,历时两年半,共举办14期训练班,培养了1.2万余名优秀学员,为抗日战争和新中国建设锻造出一大批信念坚定、作风顽强、学有所长的高素质青年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
本次主题党日活动中,大家近距离探访红色遗迹,追忆革命先辈的高尚情怀,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教育和思想洗礼,参加活动的全体党员进一步体悟革命初心、锤炼了党性修养、坚定了理想信念。大家一致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工作水平和履职能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本职、勤勉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共同推动我院计量事业的大发展。